如果說Netflix公司是新的廣播電視平臺,那么TikTok可能是新的有線電視平臺。我們都知道,TikTok是國內風靡的短視頻平臺抖音的海外版,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已在全球積累了超過10億的用戶數。
與大多數帶有關注型內容模型的社交平臺不同,TikTok更加專注于人工智能推薦引擎提供支持的“偶然發現”。用戶在上傳內容后,TikTok會在少數用戶身上進行測試,并根據觀看時間、喜歡、評論和分享等社交手段來互動統計信息,以支持決定與否推薦給更多的受眾群體。得益于這種病毒式的傳播,在三年多的時間里,TikTok用戶每日觀看時長已達到全球最大視頻平臺YouTube的三分之一多。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成就,要知道YouTube已經在全球服務了長達15年時間。
TikTok的拓展模型其實為所有的用戶提供了平等傳播的機會,意思是只要視頻受部分人的歡迎,那么這個視頻內容肯定會受到更多用戶的歡迎。這種模型其實顛覆了通過關注和反饋來獎勵擁有大量追隨者的用戶的模型,簡而言之,基于績效的系統顯示了TikTok上哪些內容是更受歡迎的。
如果我們將Facebook旗下的圖片短視頻社交平臺ins上的熱門短視頻和TikTok上的熱門短視頻做個比較,我們其實可以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來。去年,幾位擁有數百萬粉絲的明星在ins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關注者較少的人很少會獲得點贊、轉發和分享,在TikTok上,這種情況發生了一些肉眼可見的變化。更重要的是,TikTok帖子的影響范圍遠遠大過了其本身關注的群體。
TikTok不僅能夠使得用戶更容易觸達其他社交媒體無法達到的參與度,而且還可以使用支持AI的視頻編輯工具來創建更加具有傳播效果的內容。因為與人工智能相比,傳統的追隨式社交平臺更多取決于用戶的決策,而不是依賴于人工智能的建議。在TikTok看來,在選擇和創建內容方面,人工智能要比用戶的決策更加優化。
這可能是新一代的娛樂方式,雖然TikTok也被歸結于社交網絡應用,但是從某些方面來說,TikTok并不能完全歸結于社交應用,因為用戶在TikTok上每天花費的時間是在普通社交平臺上的兩倍。試想,你會將YouTube歸類于一種社交應用嗎?不會對吧。
但在我們將TikTok歸結于一家娛樂平臺時,它其實也擁有很強的社交屬性。而這也是為什么當蘋果、谷歌、亞馬遜和臉書在國會山面臨拷問時,被傳出微軟將以500億美元的價格將TikTok收至麾下。
雖然過去幾筆微軟布局社交領域以便拓展個人云業務的收購都或多或少以失敗告一段落,但TikTok完全不一樣,它本身就擁有10億用戶,這是一個任誰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玩完的平臺。我想,微軟能夠從TikTok身上得到自己所需的那部分。